虽然世上好像也没什么让他留恋的东西,可是他又很清楚,他还不想死。那是他在八岁那年的单纯想法——他想活着。
次一年,西北传来了外祖旧疾复发,可能时日无多的消息,他向父皇提出想去见一见素未谋面的外祖,替母后尽孝,被父皇斥责并拒绝。那时候的他从没受到过特别的教导,懵懵懂懂,甚至想不通原因,既然父皇对他无丝毫父子之情,他远远离开都不可以吗?
后来,外祖派了一名副将带回了已战死沙场的二舅父的家眷——他的二舅母和两位表哥。而后,他便被告知可以跟随回程的副将赴阑城探望外祖的消息。
他不明就里,但仍然喜出望外,为可以离开这个处处充满恶意的金色牢笼,去往自他记事起便听母后念叨的地方。
九岁那年,他离开汴京去了西北。是从那一年起,他的人生翻了新篇。
在外祖和舅父们的悉心教导下,他渐渐知事,看清了世态,也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处境。
九岁到十五岁,是迄今为止他的人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年岁。
那六年间,他随同舅父们苦练武艺、研习兵法,虽因着身份特殊少有机会披甲上阵,但在他的死缠烂打之下也曾跟随舅父参与过一些与狄人小规模的战役。
他喜欢这种生活,真刀实枪酣畅淋漓。如果可以选择,他愿意永远驻守北境,做一个守国门的将军。
可惜他没得选。
从他得以离开汴京起,便是一场交换。六年间,为了换得对他的庇护,大舅母、小舅母和表姐陆续被送回京城为质。
外祖因常年征战留下的伤病,在他十一岁那年病故,大舅父也在他十五岁那年北狄人最后一次疯狂反扑的大战中战死沙场。
镇国公府满门忠烈,换来的却是帝王的无尽猜忌。不仅要殚精竭虑筹谋击退狄人收复失土,以鲜血和生命护卫大梁的国土和尊严,还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应对来自数千里外的京都的明枪暗箭。
八岁那年只是知道自己还不想死的宁斐,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再清楚不过,他要争那个位置,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更是为了镇国公府、甚至是大梁的存亡与荣辱。
——
大婚后的第十一日,康王携新娶的王妃和王妃的幼弟来到了镇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