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嘉年 左篱 1637 字 2022-10-13

第二……

“公瑾,欠你的那把琴我可以不必还了。”孙策大步走入周瑜帐中,将手中文书往案上一拍。他笑容灿烂,眉眼间盈着掩不住的恣意豪情,皆是期待,

“曹操送来战书,三日之后,与我军江上会猎。”

第140章 第140章

一道军令,两封密信,分送二位公子。

已率军到达夏口以东处津口的曹丕,依照出征前郭嘉叮嘱他的话,在此时打开密简。一字一句,曹丕仔仔细细地前后看了好几遍,几叹几咽,方才喃喃出声:

“父亲怎能偏心至此。”

司马懿刚刚翻身下马,正欲指挥军队安营扎寨,听到曹丕的声音,走上前问道:“信上写了什么?”

曹丕直接将木简甩到司马懿怀里,而后一声不吭的径直走开,接替司马懿去安顿军队。

司马懿不禁腹诽曹丕近日愈发的喜怒无常。而待他将竹简展开,看清简上的字后,突然明白曹丕气从何来。

简上不过寥寥言语,但于曹丕,实在太过凉薄。在这明显是曹操字迹的竹简上,写着因为曹植年岁尚轻,担心他用兵经验不足,所以从调给曹丕的一万人中,拨五千人予曹植。

曹丕与曹植率军离营时,因时间紧迫,各自仅先拣选了五千精兵前来渡口驻防,剩余五千人则在营中备好粮草辎重后再来支援。当时并未有人觉出其中不对,直到现今看到这简书,才明白之所以特意分批调配,就是为了直接将那五千人派予曹植。而曹丕,在知道真相时,早已失去反驳的机会。

司马懿细细揣度简文的言外之意时,曹丕已将安营扎寨之事吩咐完毕,又回到了司马懿身侧:“父亲既然偏心子建,索性一开始直接在营中就说只调拨给我五千人,调拨给子建一万五千人就是了。何必还……”

何必还在众将面前做出公允的样子,好像对曹丕与曹植一视同仁。

后面的话曹丕没说,但司马懿已经从曹丕的脸色上读了出来。这个自大军南下以来屡受打击的年轻人,此时面色沉得甚至有些骇人,却又让人觉得心疼。将心比心,任谁碰到这样的偏心至极的父亲,都会如曹丕一般既是愤恼,却又因为那是自己最敬爱的父亲而说不出一句更诛心的话,万般委屈只能自己压在肚子里。

可司马懿却是个例外。论起父亲的偏心,他碰到的那位可比曹操要更令人愤恼得多,如今不也活得安然无恙。所以在此时耗费精力再去拿陈词滥调安慰曹丕,这种在司马懿看来绝对得不偿失的想法,仅在他脑海中停留几秒,就被他抛诸脑后。现在,他更多在思考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