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子却觉得不是这个猜法,便努力发散思维,可惜发散了半天,到底没有这个底子,也发散不出什么。
阿窈悄悄提醒:“前天刚给你们说的故事,就是会作诗那个人住的地方。”
桃姐儿得他这么一提醒,陡然想了起来:“江小叔昨天才说过的,唐朝的杜工部就住在那儿!”
“杜工部就是杜甫,甫—住—舍,是——”,阿窈快速地提示他:“铺!”
顺子大声说出来,兴奋得小脸通红,自觉完成了一件不得了的事,虽然结果是江大哥说的,但是过程还是自己想的呀!
一边有些读书的人看他们的眼神也不一样了,方才那几个不过是简单的增损法,加加减减,聪敏些也没什么,这样的便已经难了一层,涉及到史话掌故,六岁稚儿能解出来也是不简单了,苏二婶与苏大嫂亦是与有荣焉,浑然不知道后头有个军师一路帮他们作弊。
桃姐儿拍手欢呼,兴奋地叫喊起来,苏二婶觉得桃姐儿如今给她长了脸,也是高兴,给她许了她明日给她做玫瑰馅的汤圆。
桃姐儿心中得意,一转眼看见自己二姨正侧头看着谁,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正是站在顺子旁边的阿窈。
她虽然年纪小,却也看出了什么,便悄悄和她咬耳朵:“刚才猜谜语多亏了江叔,小姨便让他做我姨爹,我是乐意的。”
兰姐儿吓了一跳,连忙捂他的嘴,见桃姐儿仍旧呜呜做声,便从荷包里拿出来一颗糖,硬塞给她嘴里,恨声道:“吃你的糖!小妮子再胡说,小心我告诉你娘打你!”
顺子被夸得多了,胆气越来越大,这回看中了一盏走马灯,望了半天,一定要把那个灯谜解出来,然而一群大人围着灯谜半天尚是无解,他一个半大的娃娃又怎么可能说出来?
阿窈抬头看时,只见那上面粘着一个灯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打唐诗一句。
3
这回连军师也不好使了,阿窈对着顺子期待的眼神,难为地摇头——她也不会。
顺子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却不愿意放弃,心疼得他奶奶几乎想问多少钱给他买了下来。江素素便也站到前面去,她学问比阿窈还要弱一些,更是不济。
周围人都已经猜了半日,却都不在点子上,只听后面有人问:“可是只应芳树下?”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女子衣衫胜雪,柳眉杏眼,发如堆鸦,只是眉眼间一点骄矜,倒让整个人的风姿减了几分。她侧旁立着一个书生,穿着宝蓝色的圆领袍子,本来对这灯谜不甚在意,一转头却看见了江素素,顿时停住了眼睛。
“苏先生。”顺子认出了那位书生,他正是旁边坐馆的一个举人,于这巷子里的孩子都有先生的情分,于是几个孩子便格外恭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