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学生今日读书,想到一事儿,想讨教先生。”上官仪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为一个生僻的汉字做注。
李弘站在门口,看着那个穿着朴素,约莫十四五样子的学子,突然间站起身问道。
上官仪放下手里的书,看着那位学子,说道:“宇文融,有何不解之事?”
“先生,学生想知道,如果今年冬季来临后,下的大雪比去年还要厚一倍,百姓无法出门,官府无法上朝,百姓没有存粮时,朝廷该如何来救济百姓饥寒交迫中?”宇文融侃侃而谈道。
“这是户部的事情,轮不到你现在来考虑,如果真想考虑,就该现在好好读书,争取科考时考入仕途,然后去户部问问户部尚书。”上官仪淡然随和地说道。
“先生,学生有个想法儿,不知道该不该暂时停下来与各位同窗探讨一下?”宇文融躬身行弟子大礼,说道。
“允了。太子殿下曾经说过,无论你们的脑子想到什么,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共同想出对策或者答案。”
“宇文兄,在下认为,如果有一天大雪封路,百姓无食无衣,这不是人力所能及,我们只能是听天由命,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被困入家中,自然是食取能够饱腹的所有饭食。在大雪久不停时,为了取暖,甚至可以先把房屋一些不值钱物事用来取暖,直到大雪骤停,或是邻里出援。”一个同样是青衣圆领素袍的少年站起身来,昂首挺胸说道。
“此事只是你个人之见,站在官府的角度你又该如何?难道也等着大雪骤停,再去救援百姓?”宇文融反问道。
“这……”
第53章 论机制
宇文融见他答不上话,微笑着说道:“小弟倒是认为,在大雪初降之时,朝廷就应该早做判断,第一时间开仓放粮,给予百姓以温饱……”
“那如果雪不大呢?百姓可以自食其力呢?”另外一个人站了起来,赫然是从小就素有神童美誉的杨炯。
“雪不大?如果雪不大,朝廷可以在冰雪消融后,再把发出的粮食收回来。至于百姓是否能够自食其力,以小弟看来,这不影响朝廷放粮。”宇文融看了一眼杨炯说道。
李弘在外面听着这些人的讨论,杨炯与王勃都在这一间学堂,两人同样都有一些理想主义情怀。在诗词歌赋方面天赋惊人,但文人的迂腐跟过于理想化的观点,此刻同样已经在他们身上初现。
“朝廷发放出去的粮食断无再收回的可能,如果这样做,百姓岂不是空欢喜,朝廷岂不是走过场?给多给少?大雪下多久?谁知道?这都是上天的安排,并非是宇文兄所言即可化解。”王勃与杨炯两人相投,这两年经常一起讨论诗词,并且建立的良好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