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页

嘉年 左篱 1823 字 2022-10-13

见谈笑间,郭嘉的眸子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曹操也终于放下了心。他将人拥入怀中,在人耳边郑重其事地将自在西陵城中接到蟏蛸的消息时就压在心口的话说出:

“那就记住,就算你用你的命给孤换来了这锦绣江山,你也还是欠着孤。只要你比孤早走一步,这笔账你便永远还不清了。你要赔的,不是性命,是一辈子,完完整整的一辈子。”

那,如果是明公比嘉先走了呢?

郭嘉心底不禁又涩了一下。他以为自己早就接受了那份代价,可每每想起,却还是会有一点点,一点点的惧意。

苍苍邱与坟,去者日已疏,不悲啼血苦,唯伤知音稀。但恐西北登高楼,灯火万千,却为秋风杀。

索性,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从来都不是他的性子。所以在一瞬的暗淡之后,他已然将多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抛之脑后。即使曹操一直望着他,都没有察觉处任何的异样。

因为此时,郭嘉望着曹操,已经露出一个更灿烂的笑容,眸子中的神采也更加夺目,宛若闪着漫天星辰。

“好,嘉答应明公。完完整整的一辈子,一天都不会少。”

第151章 第151章

自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邺城以来,原本设在许都的一干府衙及官员便分批迁往邺城,故而相较于名义上的都城许县,邺城实际上已成了真正的朝廷之所在。只是为了顾及汉室的颜面,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曾随汉帝被董卓裹挟至长安的老臣,还都留在许都,吃着俸禄,守着气死沉沉的朝堂,然后同这个王朝一步步向走向坟冢。

但却有人以为不然。曹操要将自己的势力一步步移出许都,许多人早已料到,毕竟随着汉帝一天天长大,“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益处只会越来越低,反倒是会成为曹操行事的掣肘,所以邺城的盛起,看似处心积虑,实则也是曹操的无奈之举。而许都,虽然不复东京西京之繁华,但也远没有衰落到不值一提。曹操的丞相府在邺城有一个,在许都毕竟还留了一个,而家眷都还留在许都的府邸;尚书台也始终没有搬往邺城,汉室的势力反而因为曹操将属官迁往邺城的有了在许都发展的机会。所以,也议者认为,许都与邺城,达成的是分庭抗礼之局,正如今日的汉室与曹操,虽然小的冲突不断,但大体上还可以维持和平。

而自江东称臣之后,许都就发生了件“小事”:留在许都的丞相家眷,除了特殊的几人外,都迁往了邺城居住。对外只道是卞夫人近年来身体羸弱,邺城风水宜人,更利于养病,故而举家迁往。但这套说辞显然没有多少说服力,无非是充个门面罢了。

明眼人早已料到,天下一旦太平了,邺城和许都,怕是就该不太平了。

曹操率兵去了许都,而真正的大军则由曹仁带领着直接回到了邺城。邺城没有皇帝,自然也不必设什么虚情假意的庆功宴,对一干将士论功行赏完毕后,士兵们便各自散去,回到家中探望已然多年未见的亲人。走在屋舍之间,能闻到令人垂涎欲滴的饭菜香,听到一家人再次重聚时的欢声笑语,却也能见到铁骨铮铮的男儿跪倒空无一人的屋子前泣不成声……人世百态,悲欢离合,远比许都的巍峨而冰冷的宫阙多了太多烟火气息。

不过,在这些之外,却还是有不同寻常的景象。比如,面对一年多未见的夫君,这位已梳妇人髻的女子,不问他身体安否、更不会为他洗手作羹汤,一见到风尘仆仆归来的人,开口就问:

“情况如何?”

司马懿脚步一顿,警惕的左右看了看院中的仆人,被扫到的仆人只觉颈上一寒,头不禁垂的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