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番外1:移民英国的刘老板 李老板 老

两人都有差不多的经营理念,所以冲突是必然的。

窗外的阳光渐渐斜了,

刘老板烦躁地把文件推开,重新拿起那份《泰晤士报》。

报纸上“英国铸造的优越金融制度,成就了港岛的胜利“的字眼现在看来无比讽刺。

他当初正是信了英国的自我吹嘘,才亏损100多亿移民英国,结果港岛打赢了保卫战,而他在伦敦的“明智“投资,却亏得吐血。

“丢那星!”

他想起1996年离开港岛时,对媒体表示“更看好英国的未来“的标题,现在倒像是在嘲笑自己的短视。

刘老板透过玻璃窗,望着窗外伦敦的街景,开始后悔了。

如果重来两年,自己还会移民英国吗?

……

……

另一边,

伦敦金融城,长江集团欧洲总部大楼的顶层办公室里,李老板端坐在那张临窗的宽大办公桌后。

落地窗外,是伦敦的天际线,远处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在夕阳余晖下闪烁着古朴的光。

他的目光从摊开在桌上的《金融时报》上移开,看向窗外川流不息的街道。

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

港岛赢了?

为什么就赢了呢?

如果输了该多好啊。

输了才能显示我的选择的英明啊。

赢了岂不是显得我无能?

1989年,他亲自前往伦敦唐宁街10号,与撒切尔夫人闭门会谈45分钟,那时他期待着着如何快速拿到英国公民资格。(ps:根据2017年解密的英国国家档案馆资料,确实有这件事。英国三民从贵到贱:英国公民、英国属土公民、英国海外公民。)

从那之后,他便逐步将投资重心向外转移,英国成了他布局的重点。

1994年开始,被关祖打得满头包的他就开始大规模进军英国市场,他本以为能在这片土地上复刻在港岛的商业传奇,想打造一个庞大的“英伦资产帝国”。

现在回想一下这些年在英国的投资,李老板的眉头皱得更紧。

他让二儿子仿照关祖搞的物业公司,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一个个都贪得无厌,导致公司亏损更是严重,不得不叫停。此外,他还有更多麻烦:

英国繁杂的监管政策和工会问题,让后续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基础设施老化,需要巨额投入改造的难题,回报率远不如预期。

还要受到员工不断的罢工、运营效率低下,资产价值增长缓慢。

他本以为英国作为欧洲的重要经济体,政治经济局势会相对稳定,没想到却是一片混乱局面。

而此时港岛打赢了金融保卫战,这让李老板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当初从港岛转移资产,是觉得港岛局势不明朗,可现在看来,自己似乎判断错了。

港岛赢了。

“关祖……”

“好像李基、郑彤两大家族,都赚了一大笔……”

“我落后了……”

挫败的李老板,坐在英国的办公室里,看着关于港岛胜利的报道,那种错失机遇的后悔,越来越强烈。

当时自己为什么不认个错?

为什么要来英国?

日尼玛英国!

……

……

另一边,

移民老周。

伦敦的秋天,气温10-15度。

风卷着金黄的梧桐叶落在公园的石板路上。

老周缩在长椅上,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夹克衫根本挡不住风。

他把胳膊抱在胸前,盯着脚边一堆被踩烂的落叶发呆——距离他和妻子小菲离婚,已经过去六个月了。

离婚后,小菲带着两个女儿搬到了曼城,前阵子听港岛的‘同乡’说,她凭着之前在饼干厂当招聘工的经验,在一家华人中介公司找了份正式工作,还拿到了长期签证,大女儿在学校的成绩依旧不错……

不过大女儿已经不认他了。

而他自己,还是没签证、没工作的状态,每天靠捡塑料瓶换几英镑买面包,晚上要么缩在这张长椅上,要么挤在混乱街道的角落里,身上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霉味。

一年半前在港岛的时候,他还对着移民中介说“港岛没未来,英国才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