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衣锦还乡3(二合一)

“多谢国公爷夸赞,蔷哥儿铭记于心。日后定当更加努力,为贾家效力!”

说完,他的目光落在站在最边上、年纪最小的贾兰身上。

这孩子才十一岁的年纪,却已经显露出不凡的气质。

一身国子监监生的装束,腰背挺得笔直,眼神清亮有神,与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孩童判若两人。

兰哥儿。贾玌的声音带着几分欣慰,过来。

贾兰闻声上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见过国公爷。

贾玌仔细打量着这个侄子,眼中流露出赞赏:听说你在国子监月考中,连续三次名列前茅?

回国公爷的话,贾兰声音沉稳,都是托您的福,若非您举荐,兰儿哪有这般进学的机会。

贾玌赞许地点头:好一个虎父无犬子!你父亲当年在世,也是这般出类拔萃。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郑重,你要记住,你身上流着珠大哥的血,莫要辜负了他的威名。

贾兰听到提及亡父,眼圈微微一红,但很快又挺直了腰板:兰儿定不负父亲威名,更不负国公爷栽培。

贾玌笑着拍了拍贾兰的肩膀,示意他放宽心:说起来有意思,此前兰哥儿还是环弟的榜样呢。

贾环不好意思地挠头:二哥,这事就别提了

贾玌转向贾兰:现在倒过来了。兰哥儿,你得跟你三叔好好学学了。他这一年多来进步神速,从当初的垫底到现在国子监的优等生,这份努力你要记住。

贾玌倒不怕贾环与贾兰二人会重蹈贾珠的步履,此时的他已然封公,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外出京城处理了;

那就代表着,此后的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留在京城,全心全意地照拂贾家。

贾玌十七岁封国公,这般功绩在大庆朝的历史上亦是独一份的。

如今边关战事平定,他手握兵权却并无拥兵自重之意,但即便庆帝对他信任有加,也着实没有理由再派他远赴边关。

贾兰认真点头:三哥现在真的很厉害。上月月考他的策论得了头名,祭酒大人还当众表扬了呢。

贾环连忙摆手:兰哥儿别这么说,你的经义注解才是真功夫。

贾玌看着两个小家伙互相谦虚,笑着说:好了,你们俩都别推让了。环哥儿要继续保持,兰哥儿要多向三哥请教。记住,天赋重要,但勤奋更重要。

贾兰挺直腰板: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二哥的期望!

贾环也郑重地说:我会继续用功,也会好好帮兰弟的。

贾玌满意地点头:这才像话。记住,你们是贾家的希望,要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

宁国府内院,一众女眷早已安排大妆,在垂花门内等候多时。

贾梁氏身着御赐的七翟冠服,金线绣制的翟鸟纹样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头戴七翟冠,冠上珠翠环绕,正中一颗东珠足有龙眼大小,彰显着超品诰命夫人的尊贵身份。

因着辈分,她端坐在贾母下首的太师椅上,腰背挺直,仪态端庄,与当年那个谨小慎微的姨娘判若两人。

太太,哥哥什么时候来呀?

惜春依偎在贾梁氏身旁,小手轻轻抚摸着贾梁氏华服上精致的翟鸟纹样。

贾梁氏温柔地为惜春整理鬓角:

快了,不必如此着急!

声音不疾不徐,带着超品诰命护国太夫人特有的从容气度。

王夫人站在一旁,目光不时瞥向贾梁氏那身华贵的冠服,露出艳羡之色,忍不住低声问周瑞家的:

前头可散了?

回太太,周瑞家的同意压低声音,方才琥珀来说,国公爷正在正堂考校环三爷和兰哥儿的功课呢。

邢夫人闻言撇了撇嘴,内心十分不屑:一个庶子,也值得这般

大太太慎言。尤氏急忙打断,指了指站在最前方的贾母,老祖宗听着呢。

贾母拄着拐杖,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朵竖得老高。

鸳鸯附耳道:老太太,国公爷怕是还要些时候才过来,您要不要先

急什么。贾母眼睛都不睁,我这把老骨头还等得起。

三春姐妹站在廊下,探春不住地往月洞门张望。

惜春扯了扯她的袖子:三姐姐,你脖子都要伸长了。

探春笑着白了惜春一眼,刚要开口……

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原是在外头一直侯着的琥珀回来了!

“来了、来了,国公爷现在已经进了二门了——!”

【明天有时间加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