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9章 国产航母的动力

为了适应喷气式飞机在航母上的起降,美国人摔了有几百上千架舰载机。

但并不意味着华夏也要完全重复这个过程。

稍作停顿之后,毕奉春又继续道:

“另外,如果未来想要在航母上部署无人机,那么这样的误差就恐怕是难以接受的了……”

常浩南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继续处理下一阶段数据,在不同风向角对应的数据中,应该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

又是几个小时过去。

当夜,旅顺基地的计算中心灯火通明。

二十台高性能服务器全速运转,冷却系统的嗡鸣声充斥着整个房间。

常浩南站在主控台前,双眼紧盯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数据流。

“常院士,第三组对比数据出来了。”郭春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和您预测的一样,0°受风和左舷15°受风两种情况下,甲板表面流场分布与计算模型基本相符,但右舷15°受风时,又出现了17.3%的偏差。”

常浩南点点头,继续沉默着看向面前的屏幕。

一时间,偌大的计算中心陷入沉寂。

没有人开口询问原因——

对于一艘左右不对称的大型舰艇而言,出现这种情况的理由只可能有一个。

舰岛干扰。

哪怕是个外行都能猜到。

关键在于,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常浩南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出一组复杂的方程:“舰岛产生的低马赫数乱流场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传统的RANS模型无法准确捕捉这种大尺度低速分离流,而风洞也不可能用一个1:1的300米长航母模型来吹,所以模型计算结果会和实际数据产生一定的……无规律偏差。”

郭春雨推了推眼镜,也知道了自己的疏漏到底在何处。

空气动力研究院本身是个研究航空的单位,而飞行器的速度更快,尺度又相对较小,所以这种偏差基本可以被忽略。

但放到船上就不太行了。

此时,常浩南总结道:

“归根结底,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辽省号的舰岛体积太大,位置又相对靠前,恰好导致舰岛尾流场最强的地方对应飞机的着舰区域。”

周围人的脸色凝重起来。

显然,这是个不可能解决,至少不可能在辽省号上面解决的问题。

1143.6的壳子是现成的,别说现在已经快要服役,就算改造最开始就知道这些细节,也不可能把舰岛给拆了——

实际上,实船气流场测量之所以在任何国家都属于非必要的补充科目,就是因为这个过程完全是马后炮。

你需要先把航母造出来,然后才能测量实船气流场。

但这时候就算测量出来有缺陷,也不可能再把航母拆了重造。

只能等下一艘再改。

而大部分国家本来就只有1-2艘航母,完全犯不上折腾这一遭。

“有个提醒总比没有要好。”毕奉春宽慰道,“我会提醒飞行员们,格外注意右倾角和右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