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福祸相依(下)

天之下 三弦 5078 字 2024-10-20

文敬仁道:“这真不是。在下是天水人,后移居湘地,因着舍弟与沈掌门有些交情,故作为中介赚些微薄利润。”

这真是杀头的生意。严烜城知道父亲有多愤怒,这中介一来,一不小心就是人头落地,这才明白他为何兜这么大个圈子让方敬酒请来自己。但既然要请,为何不请严昭畴?二弟不是更有份量更好说话?于是问:“怎么不找我二弟商量?”

秦子尧道:“二公子精明干练,但大公子宅心仁厚,由大公子出面,能救更多人。”

“什么意思?”严烜城问。

秦子尧道:“华山有五千弟子受困青城,并不是每个弟子都交得起赎金,若是华山出面赎人,这也是笔大开销。我与文兄琢磨许久,想尽量救出华山弟子,因此上非得需要严大公子不可。”

“为表诚意,敝人带了见面礼。”文敬仁道,“只是不方便在客栈交付,还请严大公子走一趟。”

巴中一战,华山弟子被俘者数千,这是无数人伦悲剧,严烜城性格宽厚,每念及此便觉难过,若能赎回自是最好,所谓谢礼实无必要,于是道:“谢礼不用,只是这件事需要掌门作主,而且……”这会是一笔巨款,他不知道父亲愿不愿意出,就算父亲愿意,华山再付这笔巨款,又是元气大伤。

“严大公子先看过礼物再说。”文敬仁道,“这当中许多细节要谈,不忙于一时,严公子随我来。”

见着严旭亭尸体时,严烜城泣不成声,这礼物他不能不收。

“严三公子是文兄以重金赎回的。”秦子尧道,“希望严大公子帮忙。”

严烜城当即允诺,双方谈定价格,寻常弟子每人二十两赎金,小队长五十两,将领百两,大将三百两,若有残疾,减半折价,五千弟子得花上十万两。

这笔巨款严非锡未必愿意出,文敬仁向严烜城建议:“若是愿赎,华山出一半,俘虏家属出一半,华山只需出五万两即可。”

严烜城道:“寻常弟子中不少贫困者,汉中等地又遭遇兵燹,只怕百姓穷困,十两银子也支应不起。”

秦子尧道:“这便是我请来大公子的原因,我想请大公子与我联名作保,与华山钱庄借钱与穷户赎人,年息两厘,有大公子作保,钱庄必然答应,年息两厘也远低于义仓与当铺,之后分期摊还也不困难。”

如此一来,华山能赎回更多弟子,文敬仁作为中介,自然获利更丰,秦子尧一来助人,二来赚取微薄利息。弟子们也能平安归来,这是个四方获利的好事。

严烜城听说过勤富织坊的秦子尧是个仁商,只是很难想象方敬酒那样的人,竟会有个如此好心的大舅子。不免又好奇方敬酒的妻子是怎样的一个姑娘?

严烜城准备第二天就去找父亲谈换俘之事,得严非锡允诺,之后来回奔波,命人造册登记,不过十数日就将事情处置妥当。文敬仁又道,“青城与华山交战,华山也抓了不少青城俘虏,能否也交还青城?价格与华山俘虏相同。”

华山在瀛湖、金州几场大战抓获不少俘虏,人数约两百余,但华山对待战俘苛刻,战败后更多有虐死者,只余下百多人。严烜城告知文敬仁,文敬仁道:“让我看看。”

严烜城领着文敬仁来到大牢,里头其臭无比,囚着一百七八十人。严烜城掩鼻道:“对不住,家父对待俘虏……”他本想说些什么,又咽了下去。

文敬仁见俘虏多半身上负伤,伤口多已腐烂,精神颓糜,哀鸣不已,对严烜城道:“我得检查伤患才知道出多少价,严大公子先回避,我稍后再去拜会。”

严烜城最见不得这等惨状,求之不得,道:“我便在大牢外等着先生。”

严烜城走后,文敬仁在大牢里转上一圈,朗声道:“在下文敬仁,是来赎你们的。”

众人听说有赎,精神一振,纷纷扑到牢房栅栏上大声呼救。文敬仁要众人安静,说道:“这里人多,一时难赎,得先回青城复命,才能救得各位。”

青城华山一来一回不得花上十天半个月?他们在牢中受苦已久,虽可得救,却又要多挨这许多苦,有些人忍不住哭了出来。

文敬仁顿了顿,问:“我想问件事,两年前,沈掌门前往唐门求亲,带了一支船队,在场诸位可有人当时在那船队里?若有,可优先赎救。”

文敬仁暗忖这批人是沿着汉水奔袭汉中的队伍,俱是水军,极有可能参与当初前往唐门的船队。一百多人面面相觑,无人发言,文敬仁正失望,有人喊道:“我没去唐门,但我兄弟去了!”

文敬仁精神一振,问道:“他跟你说过什么吗?”

“我兄弟说,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原来的谢公子就死了。”被文敬仁救出的俘虏道,“然后谢公子的书僮突然就变成了新的谢公子。”

文敬仁问:“你那兄弟叫什么名字?住哪?”

“住巴县,渝水船队,叫郭通。”

文敬仁记下了这名字。他回到青城时正值腊月,找到郭通,问起船上的事。

“那个谢公子在船上确实病了几天。”郭通道,“也有人说是被毒死的,但这种事,唉,咱们都是下人,哪敢去问,您说是不是?”

文敬仁静静听着。

三弟不是病死,他的死因若不是与唐门有关,就是与青城有关。青城为什么要隐瞒真相?若善为什么要冒名?他是为了谢孤白替死?这个傻弟弟……

他知道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离开郭通家时,一匹驿马与他擦身而过,带来一封来自鄂地的书信,是襄阳帮帮主俞继恩发给沈玉倾的贺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