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耐人寻味(下)

天之下 三弦 5313 字 2024-10-20

“让赋爷率兵扰乱点苍粮道,暂时不用正面交锋,不断侵扰即可。”

“往桂林侵入点苍边界?兵少不足以退敌,也难自守,若是大批兵马进入……”沈玉倾沉吟。

“从鹤城去,在衡山境内扰敌。”谢孤白道。

“点苍攻下零陵,不缺粮,扰乱粮道只怕收效甚微。”

“衡山要赢,这场仗会打很久,零陵的粮不够。”谢孤白望着床顶,“必须打很久。”说完这番话,他已不住喘息。

“派谁率军抵挡华山?”沈玉倾想让大哥休息,但他必须问清楚。

“让彭天从领军。”谢孤白道,“他是外戚来投,急于立功。”

“怕无威信。”沈玉倾犹豫。大姑丈毕竟初来,且又姓彭,过去这是个好姓氏,彭老丐的族兄弟多少能得些尊敬,打从去年起就惹人鄙视了。

“让梁慎协助,用李湘波当幕僚,这是他戴罪立功的机会。”谢孤白猛地不住咳嗽,脸色苍白,朱门殇忙进来为他施针。

“让他歇息,有话容后再说。”朱门殇道。

沈玉倾命人唤来顾青裳,告知青城将出兵协助衡山,顾青裳大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欢喜道:“师父果然没有错信你。”

错信?如果李玄燹真这么相信自己,就用不着三番两次让顾青裳求嫁,用姻亲加强两家结盟,沈玉倾没把这话对顾青裳说,只邀请她参与家宴,顺便请了朱门殇凑热闹,席间沈未辰神色阴晴不定,忽喜忽恼,时笑时忧,也不知顾青裳对她说了什么,朱门殇按捺不住,终是问起。顾青裳这才说起李景风来见自己的事。

朱门殇听说李景风未死,骂道:“这没良心的,我们在这难过,他在外头快活。”

总算是沈玉倾厚道,说道:“三弟也是不方便,这不请顾姑娘转达了。”他听说李景风未死,内心欣喜不已,想着这事也得跟娘亲禀告。又问:“景风有说几时要回青城吗?”

“这倒没有。”顾青裳答应为李景风隐瞒,也免得众人担心,道:“也没说去哪里。”

“臭小子。”朱门殇嘀咕着又骂一句。

沈未辰却低声道:“他总会回来的。”

几天后,一匹快马驰入青城,带来衡山冷水滩战败的消息。而华山挥军南下,准备自米仓道进入巴中。

青城与华山的战事一触即发。

广德和尚是附近有名的高僧,出身富户,父母早亡,底下只有两个妹妹,他十五岁继承家业,为争产,族人多有滋扰,惹得他心烦。因为父母生前是虔诚的信徒,时常邀请僧人来家中诵经祈福,他耳濡目染,对经文起了兴趣,立志修行,二十岁那年将家产尽数分给族人,在慈云寺出家,至今已五十年。

慈云寺在武功山上,每逢初五,他会开坛讲经,总有百姓不辞路远前来听经,慈云寺也算香火鼎盛。

那是以前的事了。

打从彭千麒执掌江西,百姓对天理昭昭都多了几分不信,香火短少不说,听说还有庙宇被迁怒的百姓砸了。

当真是阿弥陀佛,广德和尚为这事开七天法会诵经祈福,明面上是说祈祷江西风调雨顺,但不少人是来为彭老丐一家祈福。

世道越发艰难了。

广德和尚之所以闻名,是因为他有个神迹。事情发生在他四十二岁时,那时前方丈尚在,他只是寺中年长僧人,他告知师兄弟自己要在后山禅房入定,勿来打扰,还将房门锁上不许旁人进入。几日间他滴水未进,只是修行,头两天众僧人还只是观望好奇,到得第三天,师兄弟都觉惊骇,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引来附近百姓到禅房外好奇围观,七日后,就在众人以为他已死于屋中时,广德和尚出定,当他从门口走出,挤在禅房外的群众齐声惊呼,跪地拜服。

活菩萨广德和尚从此扬名,慈云寺也成了方圆百里内香火最盛的寺宇。此后他每月必有三天入定,期间不饮不食,众人都说他修出神通,虽不敢说通晓过去未来,望人观气知吉凶祸福肯定是有的。

这日早上,广德和尚照例讲课,说一部《大般涅盘经》,虽然听众不如过往多,他依然舌灿莲花,见解精妙。

他注意到信徒中有名青年身着白衣,模样虔诚。等信徒散去后,那青年走上前来。

“弟子明不详,是少林弟子。”明不详取出侠名状,态度恭敬,“听闻大师说法,振聋发聩。大师今日说起《涅盘经》,弟子想问大师对无性阐提是否有佛性如何看法?”

一阐提是指不信因果,不信善知识,不信佛教戒,断一切善根之人,又分有性阐提与无性阐提,无性阐提指无论何时皆不可成佛。

一阐提能否成佛曾经引起争议,唯识宗以五性说,认为一阐提不能成佛,其他宗派则认为一阐提得遇机缘也能成佛。

广德和尚笑道:“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自也能成佛。”

明不详问:“即便臭狼也能成佛?”

广德和尚一愣,过了会道:“当然。彭千麒今生恶根深重,还有来世,生生世世无有尽时,若得机缘,终也成佛。”

他说这话时不免有些心虚。

“他若得渡,这因果公平吗?”明不详又问。

“因果自是公平。”广德和尚道,“只看一生,不公平,千百世后去看,因果报尽,就是公平。以一人看,不公平,以众生看,即是公平。”

明不详双手合十:“弟子于经文还有许多不解,还请大师收留几日,为弟子解惑。”

广德和尚没有拒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