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凌霜月的眼神

第一豪门 梅子酒 1303 字 2024-05-20

而那凌霜月,像是找到了知己一样。

对沈浪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凌霜月也知道,宋代是仿古玉制作的第一个高峰,目前已知的宋代老提油玉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其玉料往往是质地上乘的和田玉,其造型、纹饰则多仿战国和汉代的器物,做工也基本细致精湛,磨得非常圆润。

特别是其通体或局部呈现的或深或浅的色沁、皮壳,看起来很自然、很老旧,与古玉相差无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收藏者都容易将其看成是古玉真品。

而弟弟身上所佩戴的这块玉佩,是货真价实的唐朝古玉,这点毋庸置疑。

是一块非常不错的籽料,但是没有颜色,所以采取提油的手段给古玉佩做上皮色。

很遗憾,凌家找的工匠,技术一般。做出的效果也不好。

这时,沈浪与凌霜月交谈起来。

“宋金元时期的老提油玉,目前所见并不算多,今天更为常见的,是明代的老提油玉,而且从实物来看,明代的提油技艺应用更加普遍,技法也更加成熟了。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经济发达,附庸风雅、搜罗古物之风日甚,当时的收藏鉴赏家,更是非常重视古玉的色泽,这就使得提油工艺得到了普遍发展。”

沈浪能找到一个有共同话题人,确实比较难。

凌霜月也颇有兴趣的说道:“沈先生说得对,明朝中晚期。提油技术迅速提高,不仅是为了造假所需,也是为了满足当时的一种玉器审美风尚。明代的老提油玉器,不乏玉质上乘者,除了外表多具有温润的光泽外,其雕工也是毫不含糊,这些都与后来的新提油有着显著的差别。”

沈浪点点头,接住凌霜月的话,继续说:“到了清代,尤其是清代中晚期。以至延续到民国时期,对古玉的仿制不断,其主要的作伪方法与新提油大致相同。只是渐渐地,仿制古玉染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慕古与审美,纯粹是为了牟取利益,追求速成下也使得提油玉的质地、色泽、雕工更加粗糙、恶劣,贻害至今。”

说完这话,沈浪稍微顿了一顿,又说道:“我有一个疑问,对这块唐朝古玉做玉色,你们凌家为什么找了一个水平如此差的工匠?”

凌家身为江南豪门之一,应该不是差钱的人。

凌霜月回答道:“当初我爷爷,想将这块唐朝玉佩,做成仿汉代的玉色。以求锦上添花,更具古韵,于是找了会提油技术的仿古做旧师傅,算是业界的大手了,结果这位师傅技术真的很一般。做出来的玉色不对味,虽然外行看不出来区别,却逃不过内行的眼睛。”

沈浪却是直接摇头:“不可能,如果是行业里的大手,又怎会把玉色做成这样。这技术也太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