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争做历史第一人

作为一名现役球员,杨峰还是无法太过参与足球的经营上的,但是借个“马甲”这种事,全世界通用,没看到五大联赛还出现过主教练借“马甲”的事情吗?

以自己父亲的身份,投资的整个青训体系,但是几乎所有训练体系内的人,都知道这是杨峰亲自负责处理和监督的企业。

作为东北最大的足球青训体系,在前几个月刚刚落成的时候,还引得了官方许多媒体的争相报道。

不过虽然宣传力度很大,效果绝佳,但是别全国民众,就是本地人都不看好投资如此巨大的青训基地。

没办法,现在在中国做青训绝对是赔钱的存在,做得越大赔的越大。

虽然国脚的价格,在恒太的国脚加超级外援模式夺得了亚冠冠军之后,所有人都看到了亚冠赛场上的为国争光,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润,而翻着翻的上涨。

但是不得不的却是,普通球员的身价,因为一些资本仍然在观望,并没有之后几年杨峰记忆中的那么高。

连职业球员都卖不上价格,更别那些青训球员了。

而且青训球员要钱吗?

除了重点关注的一些青年队员,剩下的各种私底下挖饶行为,在国内更甚,无法签约的情况下,连一笔培养费可能都不给。

甚至即使给了,也可能只是打官司到足协,而给出的一点钱而已。

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之前杨峰就已经告知父亲在投资进入青训领域时,就一定要催促足协相关规定的颁布,并发挥在本地的影响力,推进关于足协青训领域的立法。

杨峰回来之前,就和足协达成了一些“暗箱操作”,比如对于培养费的职业化规定,关于与球员签约向欧洲学习的16周岁开始。

毕竟,杨峰可不想像原本的鲁能青训一样,被众多投机者关注。

将队内已经培养成才,快要签约的球员,直接挖走或者劝走,玩什么“出口转内销”,最后经纪人赚的盆满钵满,而原本付出了巨大培养资源的球队青训,可能只是得到可怜的几十万的培训费,甚至培训费都有可能被托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