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点火手用力拉开了火门旁的击锤,将连接扳机的绳子在手指上绕了两圈,又退后了三步。
几乎是同时,下令开炮的号声飘至,晨曦做了最后一次校验,也退到了安全距离外。
在身旁火炮的轰鸣声中,点火手敏锐地听到了指挥官喊到了“六”,他立即毫不犹豫地拉动手中的击发绳。
随着令炮舱微微震颤的巨响,一颗巨大的铁球以无可阻挡之势直击驶在最前面的“昌”字号虏船。
射吃水线位置非常讲究,若着弹点太高,海水无法灌入船内,着弹点太低,则会钻入水中,海水巨大的阻力很轻易就能将十八磅炮的威力减小到还不如四磅炮。
晨曦瞄得极为准确,炮弹几乎是贴着水面正中敌船船头左侧。
炮弹毁灭般的力量将那条千料战船的前侧砸出一个可怖的黑洞,又借余势一连穿透两层水密舱才终于停了下来。
由于中弹虏船仍在高速前进,顿时海水疯狂从破口涌入,仅几个呼吸的工夫,那条近两丈高的巨大战船便向左侧倾倒下去。
清军中路所剩的七条大型战船从完成转向之后便在不停开炮。
不过前装滑膛炮的命中率实在可怜,尤其建虏并未将大炮集中使用,故而其船艏所有的四门十二磅和六门九磅炮发射了三轮,仅有三炮弹命中明军战船。
而这三炮当中,又只有一颗十二磅炮弹在相距一百二十步处射穿了建昌号的左干舷上部。不过好在建昌号厚实的船体抵消了炮弹大部分威力,那颗铁球进入其船舱时已是强弩之末,又撞倒了一门九磅炮之后,终于落在了地上。
不过饶是如此,炮弹穿过船壳时崩出的木屑依旧令八名明军炮手倒在血泊中,另有几人被炮弹击中船体时巨力震得有些发晕。
医兵立刻冲过炮甲板,用担架将伤者运去了底舱。
但随后,明军旗舰邵武号上扬起了全军射击的令旗,同时号角也传达了相同的命令。
大炮早就装好了弹药,观瞄手也已反复瞄准了很多遍,所有明军士兵都憋着一口气。待听到开炮命令,超过五十门各种口径的大炮立刻急不可待地发出震天怒吼。
六磅和九磅炮大多换上了链弹或葡萄弹,瞄准清军战船的甲板射击。
链弹顾名思义,就是用铁链将两枚炮弹连在一起同时装入炮膛。发射之后两颗铁球便在铁链的牵引下相互环绕旋转,飞行过程中极易缠住敌船的桅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