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意识流专家

绝品败家系统 梅子酒 2546 字 2024-04-22

“哦,还真的没有镜片呢,无意中脱落了,可是我感觉有没有镜片都一样,关键是我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思考,这就好比有人在思考问题时手中会转笔,而我手中握着放大镜,才能更加习惯思考。”

吴良这个理由,貌似还真有点道理。

但是,比较牵强。

林正德冷笑:“呵呵,人模狗样说的就是你吧,拿着一个没有镜片的放大镜装,在糊弄大家,根本不适合混古玩圈,更别说是鉴宝专家了,鉴宝要求很严谨,你这样做根本就是不负责!”

主持人面露尴尬之色,没想到他善意的提醒,会引起这么多事,他感觉林正德实在是小题大做了,这是成心引战啊!

吴良也觉得林正德就是故意将他的缺点扩大化。

放大镜的镜片没了而已,又不是故意抠掉的,你特么管老子有没有镜片干什么,老子照样一秒定真假!

“林正德,我玩的是意识流,你不懂。”吴良笑着回应。

既然林老狗不要脸非要跟他争执,那么他还真就不给他脸了,你怼我是么,那我也怼你。

“意识流?你就不要混淆视听了,还意识流呢,我混迹古玩圈这么多年,还真没听说过意识流这种东西,你糊弄别人可以,但你想糊弄我林正德,还真不行!”林正德嘲笑。

“你没听过,只能证明你在古玩圈的修行还不够,你的水平达不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是无法理解的,这世间有太多未知的东西,难道你不知道就一定证明不存在吗?”吴良直接怼了回去。

这句话,把林正德怼的满脸憋红。“什么?你竟然说我的修行还不够?我在古玩圈混迹这么多年,经手了无数古玩,无论是瓷器还是字画,抑或是杂项,我都样样精通,你真当自己是能够与我平起平坐的专家了?如果不是节目组为了效果,

才懒得请你。”

林正德可真是不懂得收敛,尹剑导演就在台下坐着呢,虽然请吴良来确实为了节目效果,可你也不能直说吧。

若是吴良直接解出合同,尹剑所耗费的一番苦心,可就都要付诸东流了!

尹剑脸色难看的在心中想道:“林先生啊林先生,你就赶紧消停一会儿吧,如果把节目收视率的保障气走,我将会损失惨重!”

尹剑给主持人暗示,主持人立刻心领神会,赶紧控场,缓和气氛。

吴良并不是那种蛮不讲理,毫不顾忌场合的人,只因林正德太跳了,像极了恶狗扑食,对他处处针对,嚣张气焰,不灭他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林正德,你废话少说,别以为你年纪大就认为什么都懂,给你直说吧,我不用放大镜也照样鉴宝,有本事你就说说这个物件,到底什么来路!”

吴良霸气的进行反击。

然而此刻,林正德却突然哑火了。

因为,他还并没有看透这个定窑大盘。

不过,林正德想着,即便还不能确定真伪,这时候也总不能输了气势。

于是,他含糊其辞的回答:“这物件具有定窑的许多特征,包括这倒扣芒茬。”

“是真品还是赝品?你看出来了吗?给句痛快话。”吴良冷笑着反问。

林正德面色凝重,还没想好怎么回答。

他觉得这东西像真品,却又不是真品,实在是拿捏不准。

“吴良,你这是在套我的话对吗?行啊,你自己看不出来,却从我嘴里套话,真没想到你小子心机很深啊!”林正德老奸巨猾,知道为自己找借口。

“行了,你别废话了,拿捏不准就承认,我直说,这物件是真品!货真价实的定窑倒扣芒茬!”

吴良百分之百的确定。

而这时,其他几位专家,却是连连摇头。

唐宋时期,陶瓷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定窑是当时汝、均、官、定、哥五大名窑之一,以产白瓷著名。

定窑的白瓷,透着那么点暖暖的象牙色,看上去格外尊贵。

它的胎质坚硬,上釉均匀,有泪痕特征,是上釉的时候向下流造成的。

而在北宋早期,定窑烧细瓷用正烧。

北宋中、晚期创用支圈覆烧迭置法,简称覆烧。

也就是说碗、盘等器皿,口沿不施釉,称“芒口”,底部却是满釉。

以至后来收藏家往往在精细的芒口上用金、银、铜等镶边,称为金扣、银扣、铜扣。

这就是所谓的“倒扣芒茬”,也是北宋定窑的一大特色之一。

而众位专家之所以摇头,是因为现在定窑的东西,几乎都是赝品。

当时覆烧工艺太难,定窑出品的倒扣芒茬较少,流传到现在更是存世量极少。

同时,古玩鉴定专家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用来参考的真品,其实老专家们也极少有机会见到定窑倒扣芒茬的真品。甚至,有老专家建议,直接砸掉,赝品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