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一本正经的吹牛

绝品败家系统 梅子酒 2411 字 2024-04-22

赵佶有一个人们比较熟知的癖好,那就是喜欢在所有的诗书画作品上盖上“天下一人”的签名章。

他独创了“瘦金体”,由此可见宋徽宗赵佶对这个印的独特喜爱。

宋徽宗印多采用葫芦形状的,比如“政和”、“宣和”等小一点的印,从徽宗赵佶开始,诗书画印相结合才开始流传下来,到元明时期才发展成熟。

宋徽宗印根据他的诗书画作进行分类,可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宋徽宗在他人作品上的用印;一类是宋徽宗赵佶自己在其诗书画上的用印;还有一类是专门用于诗书画内部收藏所用的。

而这些宋徽宗印不仅仅只是一个印而已,但也绝对没有“宋端王”这个印章。

而现在却出现这样一枚篆刻有“宋端王”字样的印章,那说明这是当代的艺术品,而且还是随意臆造的艺术品。

主要是看到赵志远一本正经吹牛逼的样子,吴良才会忍不住发笑。

这些圈内大佬,一个个都是吹牛逼的好手。

尽管你是书法家的大佬,可是书法跟古玩毕竟是两码事,不能因为你书法写得好,收藏古玩就不会打眼。

当然,收藏打眼也没问题,毕竟你有钱你就花呗,可是这样自信满满、一本正经的吹牛,被打脸可就不好了啊!

不是吴良嘲讽赵志远,而是赵志远牛逼吹得太响,到时候真是不好给台阶下。

毕竟,现场的古玩鉴定专家,也只有寥寥几位而已,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不懂行的小白,只是对古玩略知一二,尚处于摸索和交学费的阶段。

大部分人一听赵志远说是宋徽宗赵佶的印章,都连忙凑近了观察。

“老赵,你可真行!宋徽宗的印章,要价值好几千万了吧?”

“真的假的老赵?宋徽宗赵佶的印章,可是十分难得啊!”

“赵老哥,你可真行,既然找专家鉴定过,那就肯定是真品了。”被众人羡慕,赵志远这个书法界大佬,则是得意笑道:“当然价值好几千万了,我拿我的二十张书法作品,去跟对方换来的,要说还是我人脉好,这东西可真不是只要有钱就能买来的,还得看人脉,看缘分

,我跟宋徽宗的印章有缘,有了这枚印章,我将来书法作品将会有如神助,更上一层楼!”

在场的很大一部分人,都对赵志远羡慕不已。然而吴良却是不敢再喝茶水,他担心忍不住又会呛到喉咙。

这位手拿田黄玉石印章的“大佬”,名叫赵志远,是华都书法协会的会员,也是圈内有名气的书法家。

他的地位,甚至要比黄建邦在画坛的地位还要高。

毕竟赵志远年龄摆在这里,已经六十岁,在业界比较资深,是属于在书画界都吃得开的那种老专家。

赵志远举着那枚田黄石小印章,颇为得意的给周围的人看,有一种炫耀的感觉。

大概他是觉得前面的徐老被坑,现在拿出自己真品中的珍品,以此来彰显他的好眼力和英明机智。

在此的各位,看着赵志远手中那枚印章,各有各自的想法。

“假的吧,一看颜色就不对劲。”

“真能嘚瑟,别跟老徐一样,买个亏本的玩意儿。”

“好东西啊,这块田黄石印章的成色不错,应该是个真东西。”

“看起来还可以吧,只是不知道是哪位名家的小章。”

“怎么说呢,我看啊,还真有可能是件宝贝,就成色来看,这东西有些年代了,估计是个很老的物件。”

此刻,赵志远冲着在座的各位,得意的笑道“各位老朋友猜猜看,这枚印章,是多老的物件?”

看到赵志远在卖关子,众人都有些不耐烦了,纷纷吐槽。

“我说老赵,你到底能不能行,一枚印章你卖什么关子呢。”

“赵老哥,什么年代啊?你快说说看,最近我也在研究印章。”

“服气了,能不能别卖关子啊老赵,你瞧瞧把老徐给气的,你就不能收敛一下?”

“我猜是元朝的,从印章的造型来看,应该是元朝的物件。”

众人都在猜测,只有吴良已经看透了熟悉。

赵志远手中的那枚田黄石印章,年份、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市场价,吴良都已经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