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1444用间

张居正也不想把关系弄僵,于是马上就说道:“那就这样吧,户部和地方上各分一两银子,总是比进项,也可以做许多事儿了。”

说起来,发放护照,貌似能为会每年增收上千两银子,这是银子,可真不算少,顶一个门关的收入了。

之后又是花了一旬时间,礼部总算是把和欧罗巴三国的协议确定下来,初稿直接送到内阁,等待内阁审核后报宫里最后核准。

其实协议内容早就定下来,主要是还涉及到中文和拉丁文翻译,为了保证不会出现纰漏,四夷馆安排了几个人分别审核。

这年头,大明和西洋接触还是太少。

如果是葡萄牙文,倒是方便很多。

但是在欧洲,葡萄牙语还真就是个小语种,远没有西班牙语流行,至于所谓的英语,那都是乡下土包子才用的。

此时的英国,在欧罗巴诸国里真的是一点地位都没有。

如果不是傍上法国亲戚,怕是大陆国家都会考虑把英国踢出欧洲国家行列。

内阁当然不会看拉丁文本,直接看中文。

四位阁老手里各有一份初稿副本,进行分别审阅。

魏广德也就看了个七七八八,大差不差就行。

而这段时间,各国使团也在京城把要采购的物资都已经采办好,已经运到天津,就等告辞大明皇帝,他们就可以带着采购来的大明商品回国,狠狠发一笔。

于是,时间很快就来到万历皇帝大婚后第一个满月。

皇帝再次在宫里武英殿宴请了诸国使节,之后就是安排礼部送客。

礼部迎来送往,而户部则是在拨打算盘,计算这次皇帝大婚的花费。

“阁老,此次陛下大婚,婚礼花费超过五十八万两银子,超了十多万两银子。

另外因为大婚,又对宫里宫外各处进行修缮,还有各处的赏钱,有三十余万两,兵部那边还没报上数字,所以兵部的赏赐还没算上。”

张学颜拿着账本找到内阁,这是和内廷核对后的数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善贷,兵部那边会给下面发放多少赏赐?”

张居正抽了抽嘴角,看着魏广德问道。

“五六十万两吧,陛下大婚,普天同庆,给士卒发喜钱也是惯例。”

魏广德开口答道。

“一百五十万两。”

张居正嘴里轻轻念叨着。

明朝皇室婚礼,有比较严格的等级差别。

最奢侈的婚礼,自然是朱瞻基大婚的开销,据说花费二百七十万两银子。

明初的银子很坚挺,不过那时候大明宝钞还有用,而且明朝赋税也是最充裕的时期,朝廷富的很。

要宝钞,要多少有多少,要实物,比如粮食、布匹,那也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当然,这二百多万两银子,其实也包括给五军都督府发的喜钱。

朱棣那会儿是真的舍得给皇太孙花钱,就为了一个面子。

到了后面,随着朝廷财政越来越困难,各项开支也就少了,通常也就是四十万两银子左右。

这是直接开支,各处赏钱不算。

总要论起来,也在百万两左右。

不过到这里,宝钞就不值钱了,都是真金白银往里砸,实际开支似乎也不比朱瞻基少多少就是了。

不过这个数字,也远超正德皇帝、嘉靖皇帝大婚的花费,至于隆庆皇帝就更不说了。

当时嘉靖皇帝给他两个儿子婚礼的花费,总共没有超过三十万两银子。

“殷大人他们带回来的东西,价值几何?”

魏广德开口问道。

“根据估算,当在一百三十万两有差。”

户部早就估算过那些货物的价值,于是张学颜还是说道:“抵扣实物在朝廷府库里的价值,利润在七十万两左右。”

“陛下大婚的银子,基本也算是挣回来了,本该就是户部支出。”

魏广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