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倒也有不少官员从中总结出规律,又见到贾赦功成名就后的辉煌,一时之间还真有不少沉下心做研究的。虽说成果不及贾赦显著,但也是很好促进了农业发展了。

后来贾赦自请调任大理寺,皇帝自然是百依百顺。虽然更希望贾赦留在户部,却还是放任他去了。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心都不在这里也不必要强留。

贾赦上任后倒也是兢兢业业,明面上是大理寺的副手,实际上大理寺卿已经是即将告老的状态。贾赦一过来就是做着大理寺卿的活儿,倒也是得心应手。

在翰林院的那两年也是有莫大好处的,虽说年轻,但到底才华够。说是武将出身,却在文官集团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过一年时间,贾赦就正式成为二品大员大理寺卿。二十五岁的二品大员啊!在这排资论辈风气极重的朝堂上可真是稀罕事。

哪怕古有甘罗十二为相,也抵不过年轻人大多急躁、阅历不过无法胜任。当然,对贾赦这样的功绩来说,一个二品大员是绰绰有余了。

今日水泽也坐在女席上,听着那些人的奉承话。自从他被人立生祠,叫什么农神娘娘,就总有人过来奉承。

他一个男人被人喊“娘娘”感觉很古怪,却也说不上什么讨厌。毕竟不过一个称呼,他也早就被叫习惯了。

这些年贾赦在大理寺处理了不少疑难案件,他也在背后有所帮助。以前只看些仕途经济,再有也是些兵书。

知道贾赦想去大理寺后他就跟着学习刑律。既可以充实自己,也可以保证和贾赦有共同语言,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