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用拍电影的模式拍电视栏目

挂带,就是在摄像机上挂上录像带,从而把内容录制到带子上。

如果是三台摄像机,挂三个带子;五台摄像机,挂五个带子;十二台摄像机,挂十二个带子。

逻辑上是这样。

可是,后期播出,只需要一个带子!

多出的带子,不是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所以,电视台都有“导播室”,存在着一个很神奇的职业,叫做“导播”。

导播的存在,可以让所有的摄像机,都不挂带!

这才是电视行业的常规操作。

比如,有ABCD四台摄像机。

都不挂带。

只在“切换台”上挂带。

需要采用A摄像机的画面,导播就会通知“切到A镜头”。然后,A镜头里的画面,就录制到了切换台的带子上。

等过几秒,导播说“切到C镜头”。

C摄像机的画面就接入了,拍摄到的相应画面,就录到了切换台的带子上。

通过导播的不断切换,就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本来ABCD四台摄像机,要挂四个带子。

现在只需要切换台一个带子。

而且,后期剪辑的时候,也会更容易。

导播相当于已经完成了一次粗剪。

这种模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很有锻炼价值。因为在直播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导播在不断的切视角。

优秀的导播怎么培养?

总不能利用重要晚会直播的机会,去培养和锻炼导播的才能。

那就要在平时用工。

在不需要直播的栏目里,也采用这种导播制。

缺点很明显。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导播,能切出最完美的版本。

所以奥运会开幕式、世界杯比赛等等,全世界观众看到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由各自导播切出来的版本。好不好看,就看导播的水平了。

这不确定性就太强了。

最好的策略是什么?

当然就是像好莱坞电影那样,现场架设许多机位,反复录制反复叫停……一部电影,要耗费掉上百份胶片。然后,后期再从这几百份胶卷中,把最好的角度和最精美的画面筛选出来,剪辑、整理在一起。

周浩然在《全民艺起来》里推的全挂带,采用的就是电影的拍摄机制!

十二台机器全挂带!

其中,八台是固定机位、固定角度。

四台是移动机位。

导播只需要对这四台移动机位下命令,告诉他们要怎么摇摆、如何移动,要旋转什么样的角度去拍摄……这样一来,导播的工作量减少,可以抓到的精彩瞬间更多。

颗粒度的细化,就必然意味着产品的精益求精。

唯一的难点,就是后期处理要更复杂。

需要更大的团队。

要花掉更多的后期费用。

董澜低声笑道:“刚才影视基地的人过来,还说呢,咱们这阵势,像拍电影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电影剧组进场了呢。”

“就是要用拍电影的精神,来制作电视栏目!这才是我们媒体人的自我要求!”

周浩然掷地有声,让许多周围的女编导们,眸子里都闪过了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