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奸人想害朕(完)(预收《谢当年不娶之恩[快...)

大臣们互相看看,行叭,皇上这么说了,他们还能反对咋地?

魏将军等了许久才等到陶睿的回复,结果却是嘉奖程栋的,差点把鼻子气歪了。从前边关所有军队几乎算得上程家军,他当将军的时候很是不痛快,很多时候都感觉下头不服他。

这么多年了,他总算在边关作威作福,听说太皇太后死了还高兴地欢庆三天三夜,想着以后纨绔皇帝亲政,他这辈子的潇洒自在是稳了,说是土皇帝也说得。

谁知道这皇帝三两下就干掉了摄政王,还特别重视程家。程栋一来边关,那些护国公的旧部就对其特别照顾,偏偏他想收拾程栋还收拾不了,程栋有皇帝的金牌,见官大三级,根本不听他的。

本来他和胡国君主的外甥是有来往的,结果这次那外甥在他的地盘没了命,恐怕他也要惹祸上身。如果他不能给对方一个交代,他也没好日子过了。

边关战事还未起,先内斗起来了。

但就像他担心的那样,程家世世代代都是将军,从前边关就是程家军。虽然过去了几年,但因为魏将军不得人心,程栋却既出众又得皇帝看重,好多将士的心自然就偏向了程栋。

他们是要听令的,但程栋是副将,还有皇帝的令牌,听他的也没错啊!

程栋还带来了几封护国公的手书,亲自交给了几位军营中的叔伯,他们看过之后,暗中都已经支持程栋,程栋才来几个月,就已经和魏将军势均力敌了。

陈家主和陈大人的表现也十分优越,他们当初能起来,自然不全是靠裙带关系,本事还是有的。如今将禁烟、整顿乱象当做最重要的事、关乎家族兴衰的事,自然每件事都竭尽全力,办得漂漂亮亮。

边关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大秦国的百姓却越过越好了,陶睿致力于改变民生,几乎隔几天就能想到一件事情叫大家去做。大臣们都渐渐习惯他这样发号施令,而他们老老实实听话的模式了,居然还觉得很省事。

因为指哪打哪,差事办好了绝对有奖励,走歪门邪道必完,这么简单的规则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舒坦。

就连当初惦记皇位的前贵妃娘家都老实了,因为他们唯一的依仗――陶渊,被陶睿天天留作业,不是抄佛经就是抄四书五经、史记、诗词等等,硬生生给弄成了一个文人,被陶睿打发去编书去了。

这还能成什么事?不想老实也得老实。陈家,陶睿还会看太皇太后的面子给个机会,他们金家可没这种机会,只能努力培养子孙,反正只要有能力,陶睿都会重用。

又一年过去,陶睿收到程栋的消息,他查到了魏将军叛国的证据,已将魏将军押送回京。以及胡国似乎按捺不住了,有开战之意。

陶睿直接封他为大将军,让他不必请示,随时都可以开战。那些不放心的大臣们,又一次失去了阻止的机会。

陶睿穿越过来快两年了,朝堂整顿好了,边关整顿好了,民生也开始有了显著的提高,起码饿死、冻死的人减少了一半,算得上是政绩斐然。

而且皇家杂货铺开到了很多城镇,赚了很多很多钱,没人敢和皇家抢生意,也没人敢模仿皇家做的东西,所以皇家杂货铺类似垄断一样,东西新奇质量又好,到哪里都是销售火爆。

就连去与其他国家交换财物的队伍也都带着大批财宝回来了,国库是再也没有空虚二字。

陶睿坐在皇位上,当真是坐得稳稳当当了。

就在众臣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稳稳当当过下去的时候,陶睿又给他们丢了以及惊雷。

“朕要御驾亲征。”

群臣立即劝阻,无一例外,上一任皇帝就是御驾亲征死的啊!

陶睿摆了下手让他们安静,淡定地道:“朕不是自不量力,没事找事,这许久以来,朕一直请护国公教朕武艺、兵法。胡国乃是我朝心腹大患,不除不可。朕会带护国公与锦衣卫同行,尔等不必担心。今封程斌为丞相,代朕监国。端淳妃在宫中无聊,思念家人,特准其回家待嫁。朕归来之时,便举行封后大典,迎娶她入宫。”

陶睿再一次什么都安排好了,然而这次遇到的阻碍非常大。

他可还没有子嗣呢,他要是战死沙场,这皇帝谁当啊?最重要的是陶睿当了这么两年皇帝,他们所有人都看得出陶睿是位明君,是真正能创造大秦盛世的君主,怎么能让他犯险呢?

可陶睿心意已决,任何人说什么都驳回,连启程的日子都定好了。

程倩倩一知道这个消息就吓得脸都白了,跑来找陶睿坚持要跟他一起去。她想得也简单,她可以守在大后方,一旦陶睿受重伤,她立刻就可以赶过去给陶睿喝灵泉水。

陶睿牵着她的手坐下,笑道:“朕知道你担心,但这次你听朕的,回家中好好等着。朕会尽早回来。”他顿了顿又说,“我答应你,我一定平安回来。”

程倩倩眼眶都红了,“我不信,你让我回家干什么?你一定是想,我回家待嫁就还是个姑娘,万一、万一你有什么事,就不耽误我了,对不对?”

陶睿愣了下,“我没这么想。”他好笑道,“真的,我确信我一定会好好回来,你看我什么时候做过没把握的事?我是冲动的人吗?”

程倩倩想到他给李太医、摄政王他们设圈套的时候,确实都是有把握才动手的。

“可是,没有人能保证从战场上平安回来,刀剑无言,战场上怎么保证呢?”

“我就能保证。”陶睿只说这一句话,眼神很认真。

程倩倩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空间灵泉,陶睿和她知道的任何皇帝都不一样,这么厉害、这么特别,会不会……陶睿也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呢?反正,她是感觉陶睿这句话是真的。

程倩倩犹豫了下,点了头。

随后她就准备了很多加了灵泉的药丸给陶睿带上,当然,还找了两件金丝软甲给陶睿和护国公穿,然后就带着人回到程家待嫁,换回姑娘打扮。

这倒是有一点方便,就是方便她扩张生意,赚更多的钱,保证陶睿打仗不缺钱。

陶睿带着护国公和所有锦衣卫出发,京中有程斌坐镇,朝堂又早已安稳,谁也翻不出浪来。

从这一日起,群臣是吃不香、睡不好,万分怀念上朝被陶睿骂的日子,再骂也好过现在见不着人提心吊胆的强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还不想养老呢。

陶睿没让他们失望,到达边关后很快就闹出了动静,大秦和胡国正式开战了!

护国公再一次跟随在皇帝身边出战,感觉恍若隔世。他是最紧张的人,生怕皇帝出什么危险,如果陶睿像先皇一样,在他们程家人身边出了事,那他们程家就真的完了。

但他很快发现,陶睿在京中还是藏拙了,陶睿的武艺比他全盛时期还要高,不但学会了他那些战场杀敌的招式,还有很多他从未见过的招式。

陶睿每次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没伤过一分一毫,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这说起来很传奇,但事实就是这般,大秦军队士气大振,简直相信有上天庇佑。

陶睿开启了保命神器,为了不要受伤影响士气,他将保命的程度调整到最大。也就是说,但凡有人出了能杀他的招,那人必死。谁要是在他身边快伤到他了,那肯定会被他反伤。

他本身也很能打,毕竟在修真界还带人攻打过魔界呢。而且他这一世因为天天喝灵泉水,已经修炼到炼气期三层了,步入了修真门槛,凡人想伤他也难。

他正是知道自己在战场上能战无不胜才御驾亲征,他要用最短的时间结束战争,将牺牲降低到最少,解决这件事,然后专注开创大秦盛世。

所幸古人并不会觉得皇帝战无不胜是什么妖异的事,反而会相信他是真龙天子,更崇拜他。而胡国则会因此士气大减,惶恐不安。

陶睿在边关打仗的时候,程倩倩也成熟了不少。她利用所有能利用的知识,认认真真在努力赚钱。当然她不会暴利坑百姓,她始终记得她要做皇后了,以后这些百姓也是她的子民。

她要赚钱,但同时也要给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

不过有一点就好在,她是未来皇后,她想出来的点子只要真的好,就一定能推广出去,一定能赚钱。她特别关注边关粮草和将士们兵器铠甲的事,她住在家里,也方便找程相询问。

程相都不用她说,大批大批的军需往边关运。他的主上、他的父亲、儿子都在边关呢,他耽误什么事也不能耽误这个啊。

逍遥王在陶睿离京后还去找过陶渊,想联合陶渊造反,但他们的势力太弱了,陶渊也没那个心思,他们根本就起不了势。

程相发觉之后,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意外,令逍遥王酗酒身亡,彻底解决了这个祸患。京城也彻底安静下来,共同等待他们的君主归来。

边关一次次捷报传回京城,臣民都会像过年一样欢庆。而且陶睿得了个“战神皇帝”的称号,越来越响,传得神乎其神,也让所有人增强了信心。

不少大臣都在心里庆幸,幸亏当初没站错队,陶睿明显是文武双全,且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圣明君主。他们有幸成为这一朝臣子,将来书写史书时,他们必定也会在上面留下浓重的笔墨。

这样一想,他们内心更加激动,做事更加认真。难得有名流千古的机会,谁不想争取一下呢?

就像程斌,后世一定会说他是一代名相。他们到达不了程斌的位置,起码也要有个好名声啊。

如此又一年过去,陶睿率军一路攻破胡国数座城池,攻破皇宫,从此再无胡国。

胡国人愿意归顺者,会善待他们如同大秦子民。但日后一旦发现有异心,严惩不贷。

这些人就交给陈家主和陈大人整顿,反正他们在边关这两年也做熟手了。

之后陶睿带着护国公和程栋,风光归来。

陶睿回京那一日,京城街道两侧和茶馆里全都挤满了人,众臣纷纷在城外迎接。他们亲眼看到陶睿毫发无伤地回来,似乎只是变黑了一点,气质却更英勇了,全都发自内心的喜悦,甚至有些老臣都眼冒泪花。

陶睿骑着白色战马走到他们面前,对他们笑着点了下头,“你们很不错,程相在折子上都同朕说了,几个表现极好的官员,朕稍后自有封赏。”

“谢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随朕回去,各自休整之后,晚上在宫中设宴。”

陶睿骑着马入城,一眼就看见了激动的程倩倩,对她笑着伸出手,直接将她拉上了马,带她一同骑马回皇宫。

百姓在街道两旁,呼声此起彼伏,“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程倩倩被陶睿握着手一起抓住缰绳,她这时才有真实感,确定陶睿是真的回来了。她回头对陶睿一笑,陶睿也低头对她笑笑,“以后我就不走了,很快我就来迎娶你。”

“嗯,我等你。”